top of page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穷得只剩下钱

    台湾以前最红的一本书,恐怕非《穷得只剩下钱》莫属。作者写该书的目的,显然是在警惕世人:人活在尘世间,钱绝非唯一值得追求的事物。

  “穷得只剩下钱”,严格说起来,也是我某段时间的写照。一直以来,在亲友的认知中,我是个“很怕花钱”的人。殊不知我的“小气、节俭”,有其来由

  小时候,我曾目睹有人一大清早踹开我家篱门,指着父亲鼻子大声咆哮要他“还钱”;也曾多次看见母亲为筹措我们的学费,四处向人打躬作揖求“周转”。父母“低声下气向人借钱、难堪狼狈被人讨债”的不堪景象,看在我这做长女的眼中,既难过却又莫可奈何。

  为了“拯救”家中窘境,我变得很怕花钱,在我幼小的心灵中,单纯的认为:只要我少花一分钱,父母就可少举一分债。“没钱就没尊严” 的心态,随年岁的增长愈加深植我心,即便后来家境转好,也不曾改变过。

  或许是“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”吧,嫁为人妇后,我依然不改过去“怕花钱”的“美德”,家中食衣住行全走朴实风,先生和儿子被“规定”不准送我礼物,想去度假的提议也常被我以“浪费”之名否决。

  我的“俭朴”一直持续着,直到和儿子有了那么一段对话。

  那一年我40岁生日,10岁大的儿子“突发奇想”想买一件“厚礼”送老妈,被我事先获悉,立刻向他晓以大义,告诉他“钱不可以乱花”,他只要画张卡片表心意就可以了,至于礼物,“等你长大赚钱之后再说。”

  “我长大赚钱以后,绝对不会送妈妈礼物!”儿子斩钉截铁地说。

    我愕然问他为什么?他理所当然回答:“我会送妈妈钱,因为妈妈最爱钱了!”剎那间,我百感交集潸然泪下,原来在儿子心目中,妈妈的俭约竟等同爱财。当时我的感受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,那就是觉得自己“穷得只剩下钱”。

    还好我悬崖勒马为时未晚

http://duwenzhang.com(2013)

 

1. 根据1和2, 选出四个正确的叙述。 把答案写在方框里。

A 作者在过去某段时间里经常写作拍照.

B <穷得只剩下钱> 这本书讲的是 世上值得追求的只有金钱

C 台湾有一本 很畅销的书叫<穷得只剩下钱> 

D 题目多少代表了作者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价值观

E 人活着最重要的事物是钱

F 作者的 家人都很“小气、 节俭”

G 这本书的目的是提醒读者除了钱还有其他重要的食物

H 别人并不知道作者的“小气、 节俭”是有原因的

 

根据3 、4, 写出最适合左边句子的结尾。 把答案写在方框里。

2. 作者 亲眼看见        A 父亲一大早踢开篱笆门

3. 母亲向人借钱是为了   B 难免难看地向人 讨债

4. 父母的低声下气       C 讨债的人对着父亲大吼大叫

5. 作者怕花钱的想法     D 给作者带来伤心和无奈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E 在家境变好以后, 才渐渐有所改善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F 给 作者筹学费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G 让讨债的人难过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H 跟着年岁的增长率兵越坚定

根据5、6, 选出正确的答案。 把答案写在方框里。

6. 哪一种行为能说明" 江山易改, 本性难移 "?

A 儿子和先生每到作者生日, 一定给 作者送礼物

B 家中衣食住行 全部由母亲负责

C 家人都同意度假是一种浪费

D 作者的“简朴”一直持续着

 

7. 哪一种行为能说明“走朴实风”?

A 穿着讲究

B 每天山珍海味

C 家人生日送卡片, 既省钱, 又有意义

D 周游世界、 豪华游

 

8. 作者40岁生日时, 儿子们打算怎么表达?

A 买件贵重的礼物送给作者

B 画家卡片 当礼物

C 不做任何表示

D 长大以后再送礼物

 

9. 作者 送给他礼物, 说明什么?

A 儿子晓以大义

B 儿子乱花钱

C 儿子很不懂事

D 儿子了解母亲的心意

 

根据 7, 判断下面叙述的对错。 在方框里打钩✔, 并以文章内容说明理由。 两个部分都打对才能得分

10. 儿子 决定长大以后不会送妈妈礼物, 因为妈妈什么都有。

 

11. 母亲听到儿子不给他送礼物的原因以后, 觉得很伤心。

 

12. 母亲听了儿子的话, 决定改变自己。

bottom of page